首页 > 太白山文化 > 地文生物景观 > 正文

《秦岭主峰太白山》 拔仙台上 纪录片文稿
2016-06-25 10:29:00   来源:    点击:

第二集   拔仙台上
 
【字幕】陕西眉县 杨家村
“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太白山下,渭河北岸。千百年来,这片肥沃的黄土地宁静安详,养育了无数的先民。
虽然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都会在外打工,可一回到村里,王勤宁还是习惯性地到地里去看看。
黄土塬下这片月牙形的台地,是老王家的麦田。十年前,就在他身后的这块土崖上,发生了一件让王勤宁这辈子都忘不了的惊天大事。
2003年1月19日,为了给邻居帮忙盖新房,王勤宁和五位同村的老乡一起,在村北土崖上取土,当地有就近取土烧砖的习惯。
突然间,正在拖拉机旁等着拉土的王勤宁听到同伴的一声惊叫。
\
【同期】王勤宁
挖了这么大一个洞。勤娃(张勤辉)开始还拿洋镐顿了一下,听到响声不对,后来拿洋镐(把土)钻了一下,钻透。趴上去一看,一个人说像棺材,第二个人一看,以前村里也见过文物(出土),说把宝挖出来了。
正是这些偶然挖出的国宝,揭开了一段尘封了3000年的历史。
【同期】讲解员
这个里面出土的器物呢,全部是一个贵族单氏家族的。单氏家族当时地位很高,他们第一代叫单公,曾经帮助周文王、武王讨伐商纣王……
如今,27件造型精美、纹饰繁缛的国宝静静地放置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供人们观赏。透过镌刻在铜盘、铜鼎上的3500多个精美绝伦的汉字,3000年前的那段历史渐渐清晰起来……
公元前1046年2月26日,自认“受命于天”、不满商纣王暴政的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联合八个方国,集结五万人马,兵临商朝的政治中心——朝歌城下,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
这是一场实力相差极其悬殊的战争,周武王只有临时拼凑起来的四、五万人马,而商纣王一方则号称拥有70万大军。
《尚书》用“血流漂杵”来形容“牧野之战”的惨烈:牺牲将士的鲜血足可以使木棒漂浮起来。
有史学家推测,如果不是商军中的奴隶在阵前反戈一击,战争的结局究竟如何,还很难评说。
海拔3771.2米的拔仙台上如今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从这些残存的石墙、铁瓦、香炉以及烧焦的梁柱上,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处道观。
拔仙台道观原名“三圣殿”,始建于唐代。毋庸置疑,这是太白山海拔最高的建筑。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沧桑的“三圣殿”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2011年夏天,一场雷电击中屋顶引发大火,又一次烧毁了建筑。在此之前,道观重修于清代的康乾年间。
残破的废墟并不妨碍香客的虔诚,每年的七八月间,是拔仙台的庙会,山下方圆百里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幼,都会不辞辛苦,花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徒步上山祭拜先灵,当地人把这种虔敬的朝礼称作“朝山”。
1933年初夏,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与好友,时任陕西省主席的邵力子先生就在这里,亲眼目睹了乡民们“朝山”的盛况。
此情此景,于右任感慨万千,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太白山纪游歌》。 “百难自慰来上诉,家家如有太白神!”时刻关心百姓疾苦的于右任知道:“年年朝山而祈灵者,唯有西北困苦之人民。”
相传,姜子牙是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太白山极顶拔仙台的人。在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建立周王朝之后,为了封赏浴血奋战的各路功臣,也为了告慰牺牲将士的英灵,姜子牙来到了秦岭之巅——拔仙台上。
\
或许今天,只有这些堆码得整整齐齐的石块还能记得当时究竟是怎样的盛况了。但无论怎样,从那时起,民间便有了365路神仙的说法,几乎涵盖了中国神仙界所有的神灵。而姜子牙自己,虽然最终并没有成为神仙,但在太白山、在西府百姓的心目中,却享有了“神中之神”的崇高地位。
封神之后,整个宇宙被分为三界:神为上,仙次之,人居中,魔界在下。这样,一套完整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来了,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精神信仰得到了统一,从此,百姓们便有了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而太白山也得到了“仙山”的美誉。
“无庙不成山”,更何况是“仙山”!
据统计,拔仙台周围不足百里的范围内,就有庙宇上百座。这些建筑,或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或简陋古朴、根椽片瓦,但不论大小,它们是各路神仙遮风挡雨的居所,同样也都是虔诚的香客进香朝拜的圣地。
所有庙宇的正殿中央,都供奉着太白山的主神——太白山神。有意思的是,要说至高无上的太白山神究竟是哪一位神灵,历朝历代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太白金星、谷春、崔浩、灵应公,甚至连唐代文学家李白、韩愈都曾被尊为太白神。
太白山森林公园入口处附近的太白庙是太白山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也是眉县道教协会的办公所在地。
沿通道拾级而上,第二层正殿中央的一孔窑洞中供奉着三座神像,他们就是当地百姓妇孺皆知的三位太白神:“大太白神”伯夷、“二太白神” 叔齐和“三太白神”周贲。
太白山在上古时期又叫做首阳山。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周武王率军东征商纣王时,路遇伯夷、叔齐兄弟。伯夷、叔齐二人极力劝谏武王放弃伐商,他们认为诸侯去讨伐君王是不仁不忠不孝之举。
武王平定殷商建立周朝后,伯夷、叔齐誓死不做周的臣民,“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这是临死之前二人留下的歌词。歌中所吟唱的 “西山”, 指的正是今天太白山的西山。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与一同前来的元帅周贲饿死首阳山之举感天动地。姜子牙以“至仁至孝至义之士”封为三人为太白山的地方神,号称“无号广天尊”。从此以后,这三位“太白山神”便永久地留存在了百姓的心间。
7月15日,农历六月十九,是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的出家日。跟平常一样,清晨5点,李信娴道长就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也是观音洞道观修复建成的整整第100天,李道长将要主持这里的第一场庙会。
李信娴自幼在庙院里长大,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只身前往武汉长春观,拜在中国道教第一位女方丈吴诚真的门下,学习道教文化知识、斋醮法事和道教经韵。3年后,李信娴成为一名高功法师。
\
一年多前,李道长得知太白山观音洞原来的住持羽化多年,道观无人管理,便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就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赶庙会是太白山周边村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逢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朝山拜仙,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是从甘肃、四川、河南等省份专程赶来。
近年来,太白山各处庙宇香火鼎盛,仅传统古庙会大大小小就有52处,会期短则仅仅一天,最长可达整整一个月,形成了“庙会处处有,年年万人朝”的壮观场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秦岭山脉,终南山北麓中段,苍松翠柏间,掩映着一座道家宫观,这里便是古楼观台。2000多年前,公元前491年,80高龄的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而来,就在这说经台上向世人传授了他的不朽名作《道德经》,从此以后,这座海拔只有580米的山梁就成为令后人无限景仰的哲学之巅。而楼观台也作为道家圣地,名扬天下。
出终南山沿秦岭向西80里,便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当年,老子有没有就近前往太白山讲经?抑或只是路过顺便探访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呢?
青牛洞道观,又称“牛茔”,位于汤峪镇太白山入口附近龙山的半山腰上。道观内一孔窑洞中供奉着一尊太上老君塑像和一头石雕青牛。
太上老君是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老君是由哲人老子化身而来,而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开山祖师。
相传,老子在周至楼观台讲经传道后,骑青牛沿秦岭北麓西行,曾在此歇脚,牧牛观景。
后来,人们在青牛洞后取土时挖出一头石牛,据说,这就是当年老子所骑青牛的化身。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传说无疑给太白山更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史书记载,最早的太白山神祠建于西汉年间;魏晋时,道教楼观派在关中地区逐渐兴盛,大批名士高道在楼观台讲学著述,在太白山修道隐居,太白山道教也就此归入楼观派。
成书于北宋年间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记载,早在东晋以前,太白山就已经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山上庞大的庙宇建筑群,就是按照道教的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
\
至此,高峻险阻、人烟稀有、山林茂密的太白山终于成为道教圣地。今天,依山而建的太白庙、灵官台、拔仙台三圣殿、文公庙、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等庙宇,依然信众如织,香火不绝。太白山在道教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庙会还在继续。这一次,李道长没有邀请传统的戏班子来吼秦腔,而是特意请来了杨凌的歌舞团为庙会助兴。年轻的道长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多了解一些道教的知识和文化。
事实上,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这一时期,道教也逐渐形成。为了争取信徒,招徕观众,他们在宗教仪式上都增加了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比如舞蹈、戏剧、巡游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许多凡夫俗子也都愿意随喜添趣。
与山脚的热闹相比,山巅上的道观愈发显得清寂。
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处,是太白山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玉皇池。每年6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张道人都会来到这里,他要在庙里一直住到10月底大雪封山。
凌霄殿建于清代早期,原本是一座格局完整的道教建筑,有前、中、后殿以及偏殿,面积大约400平方米。因为年久失修,如今只剩下中殿和南偏殿,但即便如此,凌霄殿也是目前太白山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道观。
\
张道人老家在河南,五、六年前,他云游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凌霄殿里一片破败,无人看管,便在南偏殿里住下,成为住庙道人,他在这里一面接续香火、静修道义,同时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修补补。
因为山高路远,人迹罕至,除了偶尔有驴友路过讨口水喝之外,极少有香客专程前来。
晨钟暮鼓,黄卷青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张道人的除了这口鱼鼓,只有门外这一面静静的湖水。
在太白山,尽管道教是最主流的宗教信仰,但佛教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
据《眉县志》记载,公元528年,梁武帝大通二年,太白山迎来了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这位“碧眼胡僧”一到太白山,便归隐深山,搭建茅庵,并且在庵后的石洞内面壁静修了整整9年。他就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禅宗的创始人达摩祖师。
达摩究竟有没有来过太白山,禅宗是否就在这个洞里创立?今天已经无法证实,但无论如何,此后,佛教在太白山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却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今天,佛教早已成为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鼎足。
1933年,于右任和邵力子一行途径这里小憩时,看见一尊睡佛,姿态安详自得,于右任当即题诗一首:大佛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想学佛睡,谁来把国保?
清晨,释唯林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从僧房到寺庙有20分钟路程,释唯林每天要上上下下十几次。和玉皇池的张道人一样,释唯林也是孤身一人守着一座庙。不同的是,释唯林是一名僧人。
除了清洁打扫、进香拜佛,释唯林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菜园子里。园子里种着几十种蔬菜,自己吃不完,释唯林就把它们送给香客或者是山对面的道观。
释唯林从小是个孤儿,9岁时被显洞寺的老僧收养,便一直住在寺中。如今,50多年过去了,释唯林觉得佛祖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与显洞寺一路之隔,对面山壁上的建筑,便是道观莲花洞,两座寺庙的直线距离仅仅相隔百余米。这种情况在太白山并不罕见,很多地方甚至还会出现佛与道同山而居、同室参禅、同庙供养、共存共荣的奇特场景。
不仅如此,在太白山,儒教也同样不可或缺。
\
唐代文豪、儒学大师韩愈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并在山中隐居数年。著名的大文公庙和小文公庙,就是后人为了纪念韩愈和他的长子韩昶,分别兴建的庙宇,供奉至今,一直香火不断,成为太白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白山是一座儒、道、佛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名山。
 
太阳照常升起,拔仙台上,天高云淡。在这中国东部大陆最高的极顶之上,三圣殿中,曾经并排供奉着三尊圣像,他们分别是道家鼻祖老子,儒家圣人孔子和佛祖释迦牟尼。在这高山之巅,他们俯瞰着芸芸众生,接受着仰望者的顶礼膜拜。
\
上一篇:《秦岭主峰太白山》 高山仰止 纪录片文稿
下一篇:《秦岭主峰太白山》 生灵万物 纪录片文稿
热点信息
 
大秦岭:太白山的真面目
诗仙李白 关于太白山的诗句
关于太白山名的由来,你知道多...
《秦岭主峰太白山》 生灵万物...
太白山“移海”传说
登顶太白山,绝不仅仅只是为了高度
眉县太白山宗教文化调查报告 ...
《秦岭主峰太白山》 拔仙台上...
太白山大爷海的净水童子
眉县境内太白庙现状调查
主题活动
 
  • 【珍爱秦岭 保护家园】关爱秦岭...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系,历经数百万年自然选择,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 如今,在秦岭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达

  • 太白山天下索道停运公告

    由于近期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景区世外桃源以上路面积雪,景区公交车已不能行驶至红桦坪,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11月22日起天下索道暂停运

  • 翰墨丹青画 情寄太白山——枣庄...

    11月18日—19日,翰墨丹青画·情寄太白山枣庄·宝鸡书画家走进太白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采风活动是枣庄·宝鸡国画艺术交流活动的

  • 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免费游红...

    即日起,凡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献血者游览红河谷景区免票。

  • 护林防火倡议书

    火灾无情,防火先行,又到了森林防火季。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5月底是森林火灾高发期,点点火苗可毁整片山林。为了严防火灾发生,确保

  • 张军辉讲党课:弘扬传承杨文洲精...

    为推动太白山旅游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11月13日下午,太白山旅游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辉在管委会机关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