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白山文化 > 文学人物艺术 > 正文

李 柏
2016-08-02 08:46:04   来源:    点击:


    李柏(1630年—1701年),字雪木,号太白山人,眉县槐芽曾家寨人。祖籍汉中府城固县,其七世祖徙居于眉,遂为眉籍。兄弟三人,柏居其仲。明末清初文学家,与周至李颙二曲)、富平李因笃(天生)齐名,世称“关中三李”。
    李柏之父名可教,颇有文学造诣,善诗文,尤喜东晋陶渊明之诗。一生未应考出仕,耕读传家,恬淡度日。他幼时,即受父亲的熏陶,亦喜陶诗。后来入私塾读书,以陶渊明为师,在书斋前栽柳五棵,并题诗道:“茅屋果然如斗大,诗风酒月度年华,客来陋巷不知处,五柳柴门第一家。”
    李柏天资聪颖,10岁便作文赋诗。喜读历史人物传记,凡忠义、圣哲,心拜而师,凡猎取功名富贵而晨昏俯案钻研时艺八股的士子,则嗤之以鼻。一次,他把案头的时艺、八股书文一火焚之,其师用戒尺将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痛打一顿,以示惩戒。此后他三次躲避“童试”,有时躲在野寺内,有时藏在枯井中,最后悄悄出走。被家人找回后,母亲又送至私塾。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父亲病逝,家道渐衰,母寡子幼,生活陷入困境,常遭豪绅的压迫欺负。好心人劝其母让他去应试,猎取功名,重振家声。李柏迫于母命,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西上凤翔府参加童试,得中秀才。但试卷上他署幼时李如泌的名,却被主考官改成李如密。他因崇仰唐代李泌而憎恶蜀汉李密,一气之下改名李柏,取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义,隐示他顽强不屈的孤标高节。是年,李自成义军攻陷北京,明亡。宁远总兵吴三桂引狼入室,清朝建立。改朝换代,使李柏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积极准备出仕报国,一变而为消极地遁世隐居,立志“归老空林隐此身”,决不为清朝效力。他甚至还抱有复兴大明的幻想。其思想流露在《看剑》一诗“壁上铁笼吼,匣中宝气生,遥知新发日,破浪斩长鲸”的字里行间。
    清顺治九年(1652年),他母亲病逝,他毅然弃家携眷隐身于太白山大雪崖岩洞(在汤峪镇远门口内),躬耕山田,攻读诗书。十六年(1659年),他在《除夕歌》一诗中自勉:“古人德与年俱醇,古人学与年俱新,侬年正三十,德与学何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侬已空过一万余。后来二万知多少,力耕心田忙读书!” 他读书涉猎范围极广,尤对经、史、子、集造诣极深。对兵书、佛学、黄老学,乃至琴、棋、书、画皆有很深的考究。
    康熙三年(1664年),李柏联络岳含璞、赵、贾琨、薛胤等生员,上书刚上任的知县梅遇,吁请复修远门口潭谷河上埝水利。梅知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很快动工修建,不久告竣,并请李柏代写了《潭谷河上埝水利碑记》。此后,他以《凿山开渠赠梅侯》一诗称颂梅遇的功绩:“感此功德深,路巷丰碑勒。千古阳道,行人欢颜色。”
    四年(1665年),因陇西发生战事,便离开太白山房,徙居周至县终南镇友人家中。一年后,战事平息,全家又迁回。七年(1668年) 应聘去周至教书,寄住好友赵静斋的书楼上,教授弟子,勤学不辍。是年春,一日大雪,他作诗道:“灯寒千嶂雪,人醉一楼书……原言学董仲,聊以乐三余。”他要尽读天下书,广识天下事。九年(1670年)8月辞馆,复回太白山房,专心读书。十六年(1677年),他断然拒绝优等老秀才出仕杂职的地方贡举。他在太白山大雪岩生活了38年,朝夕讴吟,著书立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后人辑其著作,刊印成书,名曰《槲叶集》。
    二十九年(1690年),李柏的挚友茹紫庭任职湖南衡州,寄书邀他南游衡岳。9月上旬,车出函谷关,经熊耳山到南阳,拜谒了光武祠、武侯庙,继游襄樊军事要地,写了颇有军事价值的《张献忠破襄阳》的论文。在长沙凭吊了屈原、贾谊二庙后,抵达衡州,与故友会面,两人北游洞庭湖,登岳阳楼。接着南游潭湘,东游金陵……尽兴观赏了江南风光。次年3月,他买舟北返,顺游三峡,参观荆王护国寺,在《荆王创建护国寺》一文中写道:“汉文帝惜百金不作露台,享国长久,荆王不惜四十七万金修佛寺,宜乎其佛不护国而祸及于身也!”批评了历代统治者,上至君王下至宦官僚属,指出他们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愚民政策”以护国为名,不惜巨金建立寺刹于天下,但终逃不了国破家亡的覆灭命运。出三峡,自襄城入商州、经蓝田,于五月初四返眉,往返历时8个月,行程八千余里,饱览南国山河美景,开阔了胸怀,广泛接触了各阶层人士,加深了对当时社会本质的认识。途经南阳各县,谛听父老评说后,便悟出:“盗(农民起义军) 必有所由起,谁为厉阶(祸首) 而使至此乎?谁胚祸胎而使名城大郡水落聚聚、千里无烟乎?明季文臣不能无罪矣!”这时他的思想完全体现在他《自述》佳作中: “结发之年学隐客,爱看家乡雪太白。一成砏岩四十年,肩背峻?风霜迫。只道西北千山雄,未见东南万重水。六十老去出函关,坐泛沧浪三千里。汉江乘槎到潇湘,双目炯炯射水里。爱山爱水意错落,只缘我心有所著。要使吾心无所爱,宜练名山大川不在天之外。
    南游回眉不久,关中大旱。9月,李柏又离开了故乡曾家寨,携眷逃荒到凤翔县西房村,寄寓在一位姓亢的友人家中,生活穷迫异常, “釜无米汁,灶无炊烟”。有时全日断食,有时隔日只吃一顿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三月初四,又偕全家南逃汉中,后侨居于洋县。在客居凤翔和洋县的几年中,他写下不少名篇,如《西迁》《老人》《可以集叙中》, 就是他当时遭遇、心境的写照。他说:“壬申三月,避地汉中,亦日惟菜粥两餐而已。自信性能安贫且好读书,好与客谈山林,好看剑,好吟诗作文,好蒲团静坐,好临水把钓,故终日乐有余而未尝有戚戚不足之意。所不足者,好饮酒,然汉南山水,亦自醉人,虽非泌之洋洋,可以乐而忘饥,然汉山苍苍,汉水汤汤,亦可醉而忘忧也。”李柏的文笔早已声震江南各地,因此在汉南客居三年多的时间里,洋县知县曾两次请他纂修《洋县志》,他以老年多病为由,婉言谢辞。租种薄田数亩,以为生计。但因耕田事与当地人发生纠葛,使他一筹莫展,在《难耕》诗中写道: “……耕非难,贫而耕难,贫耕非难,贫而耕乡难!”尝到了侨居异乡的苦衷。李柏在洋县度过三年多的侨居生活,于三十四年(1695年)关中大旱过后,立刻返眉,仍归入太白山隐居耕读。
    回眉后的第二年,耀州知州李穆庵,请他去教授儿子,应聘入耀,住在城东二三里的孙真人(孙思邈) 洞。在教书之余,芒鞋竹杖,形影相吊,徜徉乎山水之间,生活得非常安闲、舒心。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夏,他年近古稀,仍情趣盎然地游历了五台山。关中各处名胜古迹很多,如西岳华山、临潼华清池、长安大雁塔、大小兴善寺、未央宫故址、岐山周公庙、五丈原、宝鸡钓鱼台、古陈仓和关中诸陵,他在一生中不知去了多少次。至于眉县境内的凤泉汤、钟吕坪、拔仙台、清湫城、普救寺、九珑寺、达摩洞、斜峪关等,更是常游之地。他每到一处几乎都留下诗作。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一日酒后跌下床,从此卧病不起,李穆庵恐其有失,忙派人将他细心护送回曾家寨。两年后,终因年高体弱,于四十年(1701年)7月24日,寿终正寝。
    李柏的政治思想要点是:同情劳苦民众,抨击社会不平,指出治理国家必须“以德治天下,即以民为重”, “功在天下,道行万世”,不能“利为一家,贼在天下”,认为明末社会动乱的原因是“笃实君子在草野,虚妄小人满朝廷。上欺其君,下虐其民,民不堪命,聚而为盗。盗满天下犹盗满朝廷也”,不满清廷民族压迫,立志“存铁心,养铁膝,蓄铁胆,坚铁骨,以铁汉老可也。”
    李柏的著作有《一笑集》《勤学通录》《麟山十二诗》《可以集》《蕉窗墨战》《南游草》等,而后人所辑《槲叶集》(四卷)为其代表作,今仍传世。李柏被《清代七百名人传》收入文学类。
 
 
                                  文章来源于《眉县历史文化丛书》之历史人物传略
上一篇:太白山独叶草
下一篇:杨文洲 太白山森林公园创始人
热点信息
 
李白和太白山的山水情结
太白积雪
乾隆御笔碑文
《太白山楹联选注》摘录(2)
鬼谷子文化
梁东咏太白山诗
太白山祷雨记
杨文洲 太白山森林公园创始人
登太白山览胜赋
太白山,一座用诗做底蕴的山
主题活动
 
  • 【珍爱秦岭 保护家园】关爱秦岭...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系,历经数百万年自然选择,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 如今,在秦岭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达

  • 太白山天下索道停运公告

    由于近期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景区世外桃源以上路面积雪,景区公交车已不能行驶至红桦坪,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11月22日起天下索道暂停运

  • 翰墨丹青画 情寄太白山——枣庄...

    11月18日—19日,翰墨丹青画·情寄太白山枣庄·宝鸡书画家走进太白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采风活动是枣庄·宝鸡国画艺术交流活动的

  • 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免费游红...

    即日起,凡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献血者游览红河谷景区免票。

  • 护林防火倡议书

    火灾无情,防火先行,又到了森林防火季。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5月底是森林火灾高发期,点点火苗可毁整片山林。为了严防火灾发生,确保

  • 张军辉讲党课:弘扬传承杨文洲精...

    为推动太白山旅游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11月13日下午,太白山旅游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辉在管委会机关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分享到: